close

  有報道稱,5月23日,溫州平陽中學一名高三學生跳河自盡。而兩個多月前該縣一名高三男生跳樓身亡。報道對2008年至今的中學生自殺現象進行了梳理,發現平陽縣這幾年已發生7名中學生相繼在校園或家中跳樓、墜樓、跳河事件。(新華網5月29日)
 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在全球1/3的國家中,青少年是自殺風險最高的人群。在我國15~34歲人群中,自殺是排在首位的死因。每當出現一起自殺悲劇,都會引起教育主管部門、學校、家庭、社會的反思。但可惜的是,這種報道總是時不時跳進眼帘。學業壓力、家庭變故、同輩關係、遭遇不測、生活瑣事……這些都是在個案出現後,專家學者所指出的原因。但對於一種非正常的社會現象,還是缺乏基於數據的定量分析。
  教育部曾於2012年底公佈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》,要求每所中小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。落實情況暫且不論,在迅速變化的社會轉型期,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科學的、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,首先需要對中小學生自殺現象進行科學統計和分析。
  遺憾的是,這方面的文獻資料較少。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,發現此類論文數量有限,有關論文也是小樣本分析,其樣本來源不外乎幾種渠道:有的醫生根據某地區某醫院在幾年內搶救的自殺兒童為依據;有的是搜集媒體公開的報道作為分析樣本;有的研究機構則通過問卷調查,瞭解某一區域內多所中小學校學生的情況。
  廣東疾控中心曾對廣州市10所小學的全體五、六年級小學生共3045人進行問卷調查,發現其中有3.4%的小學生制定過自殺計劃,1.3%的學生採取過自殺措施。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2007年公佈過一份《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》,它歷時3年多,對全國13個省份的約1.5萬名學生作了調查,結果觸目驚心:中學生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,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.5%。2002年,這一課題組又公佈過一次調查結果,兩組相比,學生的自殺意念、自殺計劃、自殺未遂等情況增長了幾個百分點。上海市的相關研究機構也曾聯合對9所中小學校學生進行匿名自評問卷調查,結論一是上海市中小學生自殺行為狀況不容樂觀,必須引起高度重視;結論二是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自殺行為影響因素有所不同,干預措施應有所側重。
  對有關中小學生自殺研究的論文進行分析,發現研究數據大致有幾個特點,一是數據較滯後,比如2011年發表的論文,數據大約是四五年前的;二是數據極少是從教育主管部門得到,即使有,滯後性更加明顯。
  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: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是否有常規統計?是否掌握整體的情況?這些數據能否向研究者提供?能在多大的範圍內公開?
  近期出版的教育藍皮書《中國教育發展報告(2014)》中,《2013年全國中小學生自殺問題調查》的文章作者,也是出於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對中小學生自殺問題諱莫如深”的苦惱,只好對2013年媒體上全年對中小學生自殺的報道進行統計,共搜集了79例。通過分析,發現從小學六年級開始,自殺率開始攀升,初中最高,高中次之,在中小學階段男生自殺現象較為突出,比例高於女生。
  此篇文章面世後,有人提出不同看法,對於中小學生自殺“根本原因在於高度應試的教育制度”的結論不太認同,認為缺乏數據支撐,並提出研究學生自殺要註意方法。這當然是寶貴的意見。但要解決數據上的缺失以及由此導致的問題,還需要相關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。中小學生自殺數據不應成為學術研究的禁區,應有權威數據,以便研究者們及時發現和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問題,尋找到更有效的干預措施,盡可能避免自殺悲劇的發生。  (原標題:中小學生自殺數據不該成研究禁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n25gnttv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